為什么需要濕度?
所有天然纖維都是吸濕的,它們吸收或者釋放水分都取決于周圍空氣的相對濕度。當周圍空氣低于紡織品的平衡相對濕度時,它們就會向空氣中釋放水分;當空氣非常潮濕,紡織品中的水分含量也會增加。從纖維的加工到服裝成品,再到分銷和消費者的使用,這樣的水分流失或獲取隨時都在發生。
水分的變化直接影響紡織品的性質,比如強度、彈性、纖維尺寸和摩擦。平衡相對濕度如果降低,紡織品會變得脆弱、稀疏、失去彈性從而易斷,同時還會產生更多瑕疵。在纖維加工時維持好空氣濕度,向周圍空氣流失的水分就會控制到較低。
加工過程中水分的流失無法完全阻止,因為過程本身會提高材料的溫度,進而使其變得干燥。在加工過程之后提高紡織品周圍空氣的濕度,可以讓材料“重獲”水分。重新吸收水分后,紡織品的質量得以提高,纖維的性能也更換。
重新吸收水分對紡織品的重要也有直接影響。紡線的銷售是計重的,如果濕度的降低導致4%的重量損失,產品銷售中就需要4%的纖維來填補。對于一個每天產量為100噸的工廠,不準確的濕度控制就會帶來每天4噸的產品損失。
靜 電
靜電的產生是生產紡織品的一個主要問題,它與相對濕度有直接關系。電氣靈敏度決定了靜電的產生,而這又和空氣及纖維中的水分量相關聯。當纖維水分流失時,電阻就會增強,也就是說纖維不再能夠疏導因與設備摩擦產生的電荷。
如果紡織品生產車間的濕度過低,靜電放電電弧可竄至4-5英寸,雖然電流很小,但可產生幾十萬伏的電壓。這會給在設備旁工作的工人帶來危險,當被擊中時,不僅僅是不舒適的問題,他們可能會跳起然后摔倒。如果工人恰好靠近紡織機器,這會給他們帶來極大風險。靜電放電還可能導致直接的健康危險,比如對于心臟或脈搏較弱的人。
除了對于人員的物理危害,靜電的產生也會使材料相互粘連進而難以打理。反過來這就會減慢設備運轉,直接影響生產進度。而且,現在大部分機器都是受微處理器控制的,當靜電放電至不恰當的位置時,就可能對該部件的電子元件造成損害,所帶來的后果就是高昂的維修費和相當長的停機時間。
將相對濕度控制在50%左右就可以抑制靜電的產生,并且相關聯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避免。
維持生產車間的正確濕度還能減少空氣中的顆粒物。相對濕度較高時,空氣中的棉絨、灰塵和揚塵都會析出。而且當運用等焓加濕系統時,水的蒸發會帶來等焓降溫的效果,環境溫度可下降2-6 oC不等。使用加濕器的這些額外益處為工人們創造出污染物更少、更為舒適、更為愉悅的環境,因此效率也會更高。